送邵武李太守擢宪滇南

昆明池水静无波,拥传新从僰道过。
开府定能宽汉法,采诗曾不废蛮歌。
趁墟滇客龙名市,纳款夷王象渡河。
他日勒功留片碣,点苍如黛石嵯峨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李太守的官员从邵武升迁到云南任职的场景,展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以及对他未来政绩的期待。

首联“昆明池水静无波,拥传新从僰道过”用平静的昆明池水比喻云南的安定,而“僰道”是古代通往云南的要道,暗示李太守一路风尘仆仆赴任。这里用自然景物烘托出对新任官员的期待。

颔联“开府定能宽汉法,采诗曾不废蛮歌”称赞李太守既能推行朝廷政策(汉法),又能尊重当地文化(蛮歌),体现了他治理的包容性。“开府”指设立官府,“采诗”暗指他关心民间疾苦。

颈联“趁墟滇客龙名市,纳款夷王象渡河”生动描写云南特色:赶集的商人(滇客)在热闹的市场交易,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(夷王)骑着大象渡河表示臣服。这两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云南多元文化交融的景象。

尾联“他日勒功留片碣,点苍如黛石嵯峨”是对李太守未来的期许:希望他在点苍山(云南名山)的石碑上留下政绩,让山石见证他的功勋。“嵯峨”形容山势高峻,暗喻功业不朽。

全诗通过云南特有的地理、人文意象(池水、大象、蛮歌、点苍山等),既展现了地域风情,又巧妙融入了对官员德政的赞美。语言平实但意境开阔,让读者感受到边疆的壮美与文化的包容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