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珍道者造东山寺前石桥

灌溪劈箭虽云急,截流过者脚不湿。
东山一水人不惊,拟动脚时滩下立。
如何咫尺东山门,在眼可望不可及。
珍公老手但问渠,自有方便令人入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珍道者一起去东山寺时,被一条湍急的溪流拦住去路的场景。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反差,展现了自然障碍与人为智慧的有趣较量。

前四句用对比手法:第一句说溪水像射出的箭一样湍急,但第二句马上转折——真正过河的人其实连脚都不会湿。第三四句进一步描写东山寺附近的溪流看似平静,但当人想渡河时,湍流就会突然出现脚下。这种"表面平静实则危险"的描写,就像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情。

后四句聚焦"近在咫尺却难以到达"的困境:明明东山寺大门就在眼前,却像被施了魔法般无法靠近。最后两句点出主题——珍道者这位老师傅有独特的渡河技巧,暗示生活中遇到难题时,经验丰富的人总能找到解决方法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:
1. 用渡河小事比喻人生困境,小中见大
2. "眼看得到却够不着"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
3. 结尾传递积极信息:再难的关卡都有通关方法
4. 语言像讲故事一样生动,比如把急流比作"射出的箭"

就像我们现代人遇到"手机就在眼前却电量不足"的窘境,诗中那种"看得见摸不着"的焦急感,以及最后"总有办法解决"的豁然开朗,至今仍能引发共鸣。

释慧空

释慧空(一○九六~一一五八),号东山,俗姓陈,福州(今属福建)人。年十四出家,初学于圆悟、六祖,后至疏山,为南岳下十四世,泐潭清禅师法嗣。高宗绍兴二十三年(一一五三),住福州雪峰禅院,次年退归东庵。二十八年卒,年六十三(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八、《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》)。有《东山慧空禅师语录》、《雪峰空和尚外集》传世。释慧空诗,以续藏经本《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》及日本旧刻《雪峰空和尚外集》(今藏北京图书馆)为底本,编为二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