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湖行
苍苍凉凉红日生,葱葱郁郁佳气横。
鉴湖春色三百里,桃花水涨扁舟行。
花间啼鸟传春意,声落行舟惊梦寐。
胡床兀坐心境清,转觅湖⑴山有风味。
鉴中风物几经春,身在鉴中思古人。
禹迹茫茫千载后,疏凿功归马太守。
太守湖成坐鬼责,后代风流属狂客。
狂客不长家鉴湖,惟有渔人至今得。
日暮东风吹棹回,花枝照眼入蓬莱。
回首湖山何处是,欸乃声中画图里。
鉴湖春色三百里,桃花水涨扁舟行。
花间啼鸟传春意,声落行舟惊梦寐。
胡床兀坐心境清,转觅湖⑴山有风味。
鉴中风物几经春,身在鉴中思古人。
禹迹茫茫千载后,疏凿功归马太守。
太守湖成坐鬼责,后代风流属狂客。
狂客不长家鉴湖,惟有渔人至今得。
日暮东风吹棹回,花枝照眼入蓬莱。
回首湖山何处是,欸乃声中画图里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鉴湖的美景,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,语言清新自然,读来如身临其境。
开头四句像一幅水墨画:朝阳初升,湖面雾气缭绕,郁郁葱葱的草木生机勃勃。三百里鉴湖春色中,桃花盛开,湖水上涨,一叶小舟悠然前行。这里用"苍苍凉凉""葱葱郁郁"等叠词,让画面充满动感。
中间部分由景入情:鸟鸣声惊醒了舟中人的美梦,他坐在胡床上静静欣赏湖光山色。看着鉴湖春景,不禁想起千年前治水的大禹,以及后来疏浚鉴湖的马太守(东汉马臻)。诗人用对比手法说:马太守治湖反遭责难,而后来享受湖景的"狂客"(指唐代诗人贺知章,号四明狂客)也没能长居于此,只有渔夫能日日与湖为伴。这里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
最后四句回到现实:夕阳下乘船归去,绚烂的桃花仿佛把人带入了仙境。回望湖山,只听见摇橹声回荡在如画的景色中。结尾"欸乃声中画图里"最妙,把桨声、湖景和人的感受融为一体,余韵悠长。
全诗就像带着读者春游鉴湖,既看美景,又听诗人讲历史故事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江山依旧,物是人非"的怅惘,以及渔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智慧。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,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沧桑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