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淡雅的秋日书堂景象,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文人生活的闲适与孤高情趣。
前两句写书堂环境:几座山峰在夕阳中相对而立,新修的书堂旁斜倚着老竹。这里用"相对"二字让山峰显得像老友般默契,而"新书堂"与"旧竹"的对比,暗示主人虽迁新居却保留着传统文人风骨。夕阳给画面蒙上朦胧感,老竹斜倚的姿势又添几分随意。
后两句聚焦细节:带着秋寒的石阶旁,一丛小菊零星开着两三朵。这里"冷"字既是温度也是氛围,石阶的坚硬与菊花的柔弱形成反差。"两三花"的描写尤其精妙——不是繁茂盛开,而是疏落有致,这种克制的美恰恰体现了文人追求的"清趣",就像现代人拍照时特意留白的审美。
全诗没有直接写人,但通过"相对"的山峰、"斜"倚的竹、"开得"的菊花,处处暗示着主人的存在。这种含蓄的写法,就像我们发朋友圈时不露脸只拍景物,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拍摄者的心境。诗中清冷的秋菊,正是诗人自身孤高品格的写照,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"在浮躁的世界里安静做自己"的生活态度。
释永颐
释永颐,字山老,号云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居唐栖寺。与江湖诗人周晋仙、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。理宗淳祐十年(一二五○),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,愤而渡江东归时,颐曾遗书慰问。有《云泉诗集》一卷传世。事见本集末附《上天竺志》永颐小传。永颐诗,以读画斋刊《南宋群贤小集》本为底本,校以汲古阁影抄《南宋六十家小集》本(简称汲古阁本)等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