拟古

采采南山桐,十年成一琴。
制者岂不苦,谓世有赏音。
持以奉君子,不与我同心。
拟铸钟子期,家无双南金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匠人花了十年时间精心制作了一把古琴,希望遇到懂它的人,但最终失望的故事。

开篇"采采南山桐"用重复的"采采"强调匠人挑选木材的认真,就像我们买水果时会反复挑选最好的。"十年成一琴"说明这把琴凝聚了匠人十年的心血,就像现在匠人手工打造奢侈品需要很长时间。

中间四句是匠人的心理活动:做琴虽然辛苦,但他相信世上总有懂琴的人("赏音")。他把琴送给看似高雅的人("君子"),却发现对方根本不懂琴。这里用"不与我同心"点出知音难求的遗憾,就像现在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对方随意对待的感觉。

最后两句最妙:匠人想仿造一个知音(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),但家里连造像的黄金都没有。这个比喻既幽默又心酸,就像现代人说"想买奢侈品但钱包不允许",用自嘲的方式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

全诗通过制琴、赠琴、失望的过程,道出了怀才不遇的永恒主题。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执着与落差的对比:匠人对艺术的认真,对知音的期待,最终都化为无奈的自嘲。这种情感跨越千年,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——无论是艺术家找不到观众,还是普通人得不到理解,都能在这首诗里找到影子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