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自然中静坐冥想的场景,传递出对宇宙和人生本质的思考。
前两句"日日西风坐石苔,手扪苍壁倚云开"写实:诗人每天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感受西风,用手触摸苍翠的山壁,看云雾在山间舒卷。这里通过"日日"二字,暗示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修行状态。
后两句"却来平地观空色,不信碧虚天际来"转入哲理:当回到平地观察天空时,突然领悟到所谓的"碧空"并非来自遥远的天际,而就在眼前。这里的"不信"不是真的不相信,而是表达一种顿悟——宇宙的真相就在当下,不必远求。
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通过"高山"与"平地"的空间转换,暗示修行境界的提升
2. 用"碧虚"(天空)这个具体意象,来隐喻抽象的宇宙真理
3. "不信"二字用得巧妙,表面否定实则肯定,制造了思想的张力
诗人想告诉我们:真理不在远方,而在我们用心观察的每一个当下。这种"道在寻常"的思想,既深刻又朴实,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。
赵崇鉘
赵崇鉘,字元治(一作元冶)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以兄(崇嶓)荫补官。曾知都昌县,南康军司户,通判南安。宋亡隐居以终。传世有《鸥渚微吟》一卷。事见《江西诗徵》卷一八。赵崇鉘诗,以汲古阁影宋《六十家集》为底本。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之《江湖小集》(简称江湖集)、《两宋名贤小集》(简称名贤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