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新郎 自述

弹剑而歌者,是堂堂、重华苗裔,太白流亚。
家在大江平野际,激浪凉风相射。
将骨节,畸零陶冶。
哀乐过人人不识,竟笑予底事长悲吒?
生也处,危墙下。
新朝礼乐纷崩瓦。
况经番、千年变局,乱倾夷夏。
孰道天公能振作?
唯见哑喑万马。
辜负煞,行吟屈贾。
补裂我无娲祖手,但玄黄心血甘飘洒。
来去路,休问罢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是一位现代人用古风写下的内心独白,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守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
1. 自我画像:开篇用"弹剑而歌"的侠客形象自比,说自己继承了屈原(重华后代)的骨气和李白(太白)的才情。家住长江边的开阔地带,用"激浪凉风"象征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。但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往往不被理解,别人笑他为什么总是悲愤,他却感觉自己像活在随时会倒塌的危墙下。

2. 时代批判:下半段直指现实问题。说新时代的秩序(礼乐)像碎瓦一样崩坏,中国正遭遇千年未有的变局,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。期待中的社会改革(天公振作)没有到来,反而看到万马齐喑的沉默局面,这让像屈原、贾谊那样忧国忧民的人感到深深失望。

3. 悲壮抉择:最后用"女娲补天"的典故,坦言自己没有拯救时代的能力,但愿意像神话中那样,把自己的心血化作彩石(玄黄指天地之色)来填补裂缝。最后两句"来去路,休问罢"是看透一切的洒脱,表示既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,就不必再问前程。

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,明明看清了现实的残酷,却依然选择燃烧自己。这种"明知不可为而为之"的精神,通过"激浪""危墙""心血"等充满张力的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,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中那种慷慨悲凉的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