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溪边、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,同时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学问荒疏的感慨。
前四句写居住环境:诗人在郊外借了三间小屋,清澈的溪水像白绸带一样绕着芳草地流淌。这里用"彭泽归栽菊"的典故(陶渊明辞官归隐种菊花),表明自己像陶渊明一样选择隐居,而"不肯向玄都问种桃"则暗指不愿趋炎附势(玄都观种桃典故暗指权贵场所)。
中间两句写人情变化:与友人分别太久,心境变得散漫随意;重逢时互相打量,发现彼此胡须头发都已稀疏花白。这里用"萧骚"形容须发稀疏的样子,生动传达出岁月无情的感慨。
最后两句自我调侃:因为长期荒废学问,正好借着与友人闲谈的机会,像梳理杂草一样整理知识。"栉薅"原指梳头除草,这里比喻梳理杂乱的知识,显得幽默又接地气。
全诗用家常话写隐居趣事,既有"溪流如练"这样清新的自然描写,又有"须发萧骚"这样真实的人生感慨,最后用梳头除草来比喻温习学问,把文人雅趣写得亲切可爱。通过日常小事,展现了文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对学问的执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