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家秋日

衡门逼幽蹊,曲巷通极浦。
十家两三姓,世世相托处。
举目皆累姻,出入无龃龉。
男为东舍郎,女作西邻妇。
寒风及秋社,豚酒酬田祖。
老巫烧纸钱,稚子喧铜鼓。
漠漠柘园烟,纷纷芋田雨。
归来肆筵席,半醉相尔汝。
王租既蠲免,官事亦有数。
且愿日升平,皞皞如太古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秋日生活图景,充满了人情味和朴素的美感。

诗的开头先介绍了村庄的环境:简陋的柴门挨着幽静的小路,弯曲的巷子通向远处的河岸。这里住着十来户人家,虽然姓氏不同,但世代和睦相处。所有人都是亲戚关系,进出家门从不争吵。男孩长大后娶东边的姑娘,女孩出嫁就做西边的媳妇,展现了乡村"亲上加亲"的婚姻传统。

秋天来临,村民们忙着祭祀土地神。寒风中,他们用猪肉和酒祭祀田祖(农神),老巫婆烧着纸钱,孩子们兴奋地敲着铜鼓。远处柘园笼罩在薄烟中,芋头田里飘着细雨,这些细节生动勾勒出秋收时节特有的氛围。

祭祀结束后,大家摆开宴席,喝到半醉时亲热地互相称呼"你呀我呀"。这里特别提到官府减免了租税,公事也不多,村民们只盼着日子永远太平,像远古时代那样无忧无虑。

整首诗最打动人的是它描绘的那种淳朴自然的生活状态:邻里亲密无间,生活简单知足,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,把秋收祭祀的热闹、乡村宴饮的欢乐都写得活灵活现,让读者仿佛能闻到纸钱燃烧的味道,听到铜鼓的喧闹,感受到村民们的喜悦。最后对太平生活的向往,也反映了普通百姓最朴实的心愿。

周是修

(1354—1402)明江西泰和人,名德,以字行。少孤力学,洪武末举明经,为霍丘县学训导,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,留京师,预翰林纂修。好荐士,屡陈国家大计。燕兵入京城,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。尝辑古今忠节事为《观感录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