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山居即事十首 其四
所少素心侣,索居意转长⑴。
独爱雪堂客(独,康熙本作“所”。),千秋生气翔。
掀髯浮霄汉,俯视尘土行⑵。
吾欲从之游(从之游,康熙本作“追风雅”。),故为俗子量(此句,康熙本作“犹能照日霜”。)。
⑵ 此句,康熙本作“馀子尽茫茫”。
独爱雪堂客(独,康熙本作“所”。),千秋生气翔。
掀髯浮霄汉,俯视尘土行⑵。
吾欲从之游(从之游,康熙本作“追风雅”。),故为俗子量(此句,康熙本作“犹能照日霜”。)。
⑵ 此句,康熙本作“馀子尽茫茫”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隐居山林时,渴望知己而不得的孤独感,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。
开头两句"所少素心侣,索居意转长"直白地说:我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个人住久了,这种孤独感越来越强烈。这里的"素心侣"指的是心灵纯净、志趣相投的朋友。
中间四句是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想象:他特别仰慕那位"雪堂客"(可能指某位高洁隐士),觉得他像大鹏鸟一样在天地间自由翱翔。这位高人捋着胡须俯瞰人间,看世俗之人都像尘土一样渺小。这里用夸张的比喻,展现了诗人向往的精神境界。
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内心挣扎:我想追随这样的高人,但又不得不顾及世俗的眼光("俗子量")。康熙本最后一句"犹能照日霜"更有深意,像是在说:即便如此,我仍要保持像霜雪般高洁的品格。
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:既渴望超脱世俗,又无法完全摆脱现实束缚。诗人用"雪堂客"这个理想化形象,反衬出自己的精神追求,而结尾的犹豫不决,让这种追求显得更加真实可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