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史三十一首 其二十七

贞观二年诏,谋反岂独为。
何患事不发,告密亦有宜。
自今奴告主,勿受仍斩之。
君臣逃两然,可以此理推。
笑杀不义侯,受封建武时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通过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一个历史事件,讽刺了统治者利用告密手段巩固权力的做法,同时赞扬了明君应有的政治智慧。

诗中讲了个对比故事:唐太宗下令禁止"奴告主"(奴婢告发主人谋反),认为这种告密行为会破坏社会信任。而诗中提到的"不义侯"(指东汉开国功臣彭宠)则靠告密发家,最终被光武帝处死。

作者用这两个例子说明:真正高明的统治者(如唐太宗)懂得维护社会基本道德,不会鼓励告密这种破坏人伦的手段。而靠告密上位的人(如彭宠),最终也会被权力反噬。诗中"君臣逃两然"(君臣都难逃这个规律)点出了权力游戏的本质——今天你利用告密打击别人,明天就可能被别人用同样手段对付。

最后两句特别犀利:那些靠出卖他人换取富贵的人(不义侯),在建武年间(东汉开国)或许能一时得意,但终究会成为历史笑话。这种讽刺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——任何时代,靠揭发他人隐私、破坏社会信任来谋利的行为,最终都会自食恶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