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邵武丞郑公名宦传册
古者侯与卿,侐寝无遗迹。桐乡一啬夫,至今有社稷。
民志谅难谐,德声允无斁。邈哉邵武丞,乃与千秋匹。
蚤耽竹素编,暮随升斗檄。十载和鸣琴,鸾凤栖枳棘。
折狱照覆盆,赋政悬尺籍。老挂武夷冠,云卧仙岩碧。
犹馀棠树阴,清风满旧邑。长吏备时烝,泽宫参侑食。
赤绂岂无人,伊谁分半席。柳勒武功铭,韩记蓝田璧。
娄江笔如椽,亦永循良绩。公真不负丞,是为黄绶式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叫郑公的邵武县丞(相当于副县长),通过对比古今官员,突出他虽职位不高却留下不朽政绩。
全诗可分为三部分:
1. 开篇用历史对比:古代王侯将相的府邸早已消失,而汉代一个小官(桐乡啬夫)因爱民至今被祭祀。说明真正被铭记的不是官职大小,而是品德政绩。
2. 重点描写郑公事迹:
- 年轻时苦读诗书("蚤耽竹素编"),为生计做小官("升斗檄"指微薄俸禄)
- 十年间像凤凰落在酸枣树上(比喻屈居低位),却断案公正("折狱照覆盆")、治理有方
- 晚年归隐武夷山,但百姓仍怀念他("棠树阴"用召公典故,喻仁政遗爱)
3. 结尾强调:
- 当时很多穿红袍的大官("赤绂"),但只有郑公配享祭祀
- 用柳宗元、韩愈等名家作比,说郑公的事迹值得被大文豪记载
- 最后点题:他真正配得上"县丞"这个职位,是基层官员的楷模
诗歌魅力在于:
1. 用"凤凰落酸枣树"等生动比喻,让读者感受到贤才屈居下位却依然发光
2. 通过"棠树阴""清风满旧邑"等意象,让人直观感受到百姓对好官的怀念
3. 结尾"公真不负丞"掷地有声,强调小人物也能成就大功德,比空洞赞美更有力
全诗告诉我们:历史记住的不是官位高低,而是是否真心为民。就像今天人们记得焦裕禄,不是因为他官大,而是因为他用生命践行了"人民公仆"四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