击瓯楼

石上辞人赋,城高古郡楼。
能将天外意,写尽曲中愁。
湘瑟曾谁听,巴江祇自流。
倚栏吟月午,临下更迟留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站在高楼上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孤独和忧愁的情绪。

前两句写的是高楼和石头上的题词,说明这里历史悠久,有很多文人墨客来过。高楼给人一种孤独感,石头上的题词则让人联想到过去。

中间四句是重点。"能将天外意,写尽曲中愁"是说这里的景色和音乐能把人心底最深处的忧愁都表达出来。"湘瑟曾谁听,巴江祇自流"用了两个典故:湘瑟指湘水女神弹的瑟,巴江指四川的江水,都是在说美好的事物无人欣赏,就像江水自顾自地流淌,暗示诗人的孤独。

最后两句写诗人靠着栏杆吟诗到半夜,迟迟不愿离开。这说明他被眼前的景色深深打动,沉浸在忧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。

整首诗通过高楼、古物、江流等意象,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。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景物上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寂寞。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,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,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冯山

宋普州安岳人,字允南。初名献能。时称鸿硕先生。嘉祐二年进士。熙宁末,为秘书丞、通判梓州。邓绾荐为台官,不就,退居二十年。后范祖禹荐于朝,官终祠部郎中。有《春秋通解》、《冯安岳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