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春天游览西林院时的感受,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愿望。
前两句"触目风光不易裁,此间何似舞雩台"意思是:眼前的美景让人难以用语言描述,这里多么像古代举行求雨仪式的舞雩台啊。这里用舞雩台作比喻,暗示这个地方让人感到轻松自在。
后两句"病躯若得长无事,春服成时岁一来"是说:如果我这多病的身体能够一直健健康康的,每年春天新衣做好时,我都要来这里游玩一次。这表达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,希望能经常享受这样的美好时光。
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,通过描写春日美景和表达个人愿望,展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诗中"病躯"二字透露出作者可能身体不太好,更显得他对健康自由生活的珍视。最后"岁一来"的设想,既表现了对美景的留恋,也暗含了对生命延续的期盼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