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暮宿大观楼简士功及二三知已
閒居不适意,触事增烦忧。
振步出西郭,登君江上楼。
沧波涨初阔,绿树阴已稠。
烟云缀遐岫,兰茝盈芳洲。
迥觉心迹清,转见身世浮。
徘徊未能去,衾枕聊淹留。
既以自怡悦,因之报旧游。
振步出西郭,登君江上楼。
沧波涨初阔,绿树阴已稠。
烟云缀遐岫,兰茝盈芳洲。
迥觉心迹清,转见身世浮。
徘徊未能去,衾枕聊淹留。
既以自怡悦,因之报旧游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暮春时节心情烦闷,于是出门散心,到朋友家的大观楼做客的所见所感。
开头四句直白地交代背景:诗人在家待着不痛快,看什么都烦,干脆出门散步,来到城西朋友建的江边小楼。这里用"振步"这个词,能让人想象诗人甩着袖子大步走的画面,显得很潇洒。
中间六句是登上楼后看到的景色:江水刚涨潮显得很宽阔,绿树已经长得浓密成荫。远山笼罩着云雾,水边小洲开满香草。这些景物描写很有层次感,由近及远,又回到近处,就像用摄像机慢慢扫过江景。诗人说看着这些景色,突然觉得心里清净了,反而更清楚意识到人生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。这种感悟很自然,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到壮丽景色时,也会突然想通一些事情。
最后四句写诗人的决定:他在楼上徘徊舍不得走,干脆留下来过夜。觉得既能让自己开心,也能写信告诉其他老朋友这里的景色。这里"衾枕"代指过夜,"报旧游"就是写信告诉朋友,用词既文雅又生活化。
整首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访友写得很有味道。诗人用"烦忧-散心-看景-感悟-留宿"这条线索,把日常生活写出了哲理感。特别是"心迹清"和"身世浮"的对比,把那种"看着美景突然想通人生"的感觉写活了,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语言虽然简练,但画面感很强,读着读着仿佛能看见那片暮春的江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