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兴安作

兴安高隆崇,如屏围匼匝。
木兰今上林,岁岁行秋猎。
是惟极北峰,近天尺五嶪。
乾坤互开阖,云雾幻吐纳。
荔丹已垂实,松青未落叶。
晓寒欲轻裘,午暄仍细氎。
即景率可会,托兴亦多惬。
执役来诸藩,昼日每三接。
于焉示怀柔,宁云事威慑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于兴安作》描绘了清朝皇帝在兴安岭一带秋猎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,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:

1. 自然景观的震撼力 开篇用"高隆崇"形容兴安岭像巨人般巍峨,群山如同屏风将猎场团团围住。这里用"近天尺五"的夸张说法,让人感受到山峰几乎要戳破天空的压迫感。特别生动的是"云雾幻吐纳"这句,把山间云雾比作巨人在呼吸,整个天地仿佛有了生命。

2. 季节的奇妙碰撞 诗中出现了有趣的季节混搭:荔枝已经结果(南方特征),松树却还未落叶(北方特征),早晨要穿薄袄,中午又热得想换夏装。这种矛盾感生动展现了北方山区"一天有四季"的特殊气候。

3. 政治活动的另一面 表面写打猎,实际是场外交秀。皇帝说"执役来诸藩"(各部落首领都来帮忙),"昼日三接"(频繁接见),透露这是重要的政治活动。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用怀柔政策团结边疆民族,比武力威慑更重要。

4. 帝王的双重心态 在"托兴亦多惬"中能看到皇帝难得的放松,但"于焉示怀柔"又立刻回归统治者身份。这种在享受自然与履行责任之间的切换,展现了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。

全诗最妙的是把威严的政治活动,融入气象万千的自然画卷中。既让人看到边疆的壮美,又暗含"治国如驭马"的智慧——对待边疆民族,要像对待兴安岭的天气一样懂得刚柔并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