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谒书所见

绀幰鸣珂万盖翔,九门冠剑拥晨光。
城连南北长安斗,殿倚东西太极堂。
云里铜乌风作籁,天边金掌露成霜。
微生备位如葵藿,只有倾心奉圣王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皇宫的壮丽画面,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敬畏与忠诚。

前四句写景:
- 开篇用"绀幰鸣珂"(深青色车幔和叮当作响的玉佩声)和"万盖翔"(无数车盖如飞鸟般移动)展现百官上朝的盛况。
- "九门冠剑"(宫门前的官员们)沐浴晨光,暗示朝廷的庄严气象。
- "长安斗"指北斗星,用星辰连接南北城墙的比喻,突显皇城的恢弘。
- "太极堂"是皇宫正殿,东西宫殿簇拥的描写强化了权力中心的威严。

中间两句巧用意象:
- "铜乌"是古代测风仪器,诗人说它在云中随风鸣响,把风声比作天籁。
- "金掌"是汉武帝建的承露盘,这里用"露成霜"暗喻皇恩浩荡却带着威严。

最后两句抒情:
- 诗人自比"葵藿"(向日葵),谦称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官员。
- "倾心奉圣王"直白表达了效忠君王的决心,用植物向阳的特性自然引出忠君之志。

全诗亮点:
1. 动静结合:车马仪仗的流动与宫殿的静穆形成对比
2. 双关手法:"露成霜"既写实景,又暗喻皇权
3. 以小见大:通过微末官员的视角展现宏大朝堂
4. 比喻贴切:用葵藿向阳比喻臣子忠君,通俗易懂

诗歌通过晨谒场景的层层铺陈,最终落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上,让读者在感受皇宫威严的同时,也体会到古代官员的忠君情怀。

宋庠
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祖籍安州安陆,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。 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,时称“二宋”。诗多秾丽之作,著有《宋元宪集》、《国语补音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