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

生者不聊生,死者已鬼录。
死视生或优,冥默谢耻辱。
侧闻田野间,十人九饥腹。
奈何值狼贪,尚欲肆荼毒。
客去醉眼冷,独坐数残菊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残酷的社会图景,核心是控诉统治者对百姓的压榨。

开头四句像一组对比镜头:活着的人活得艰难("生者不聊生"),死去的人反而像解脱("死视生或优")。这里用生死对比,突出活着比死还痛苦。

中间四句转到具体场景:听说乡下十个人里九个饿肚子("十人九饥腹"),可贪官们("狼贪")还在变本加厉地剥削("肆荼毒")。"狼贪"这个比喻很形象,把剥削者比作饿狼。

最后两句突然转到诗人自己:客人走后,醉眼清醒,独自数着凋零的菊花。这个画面看似闲适,实则充满无力感——面对民间疾苦,诗人只能借酒消愁,看着菊花凋落,暗示他对这个黑暗世道的绝望。

全诗最震撼的是用日常小事反衬大悲剧:数菊花这样风雅的事,背后竟是"十人九饥腹"的人间惨剧。这种反差让人更能感受到诗人的悲愤。语言虽然朴素,但每个字都像拳头,重重打在读者心上。

方回

(1227—1307)宋元间徽州歙县人,字万里,号虚谷。幼孤,从叔父学。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。初媚贾似道,似道败,又上十可斩之疏。后官知严州,以城降元,为建德路总管。寻罢归,遂肆意于诗。有《桐江集》、《续古今考》,又选唐宋以来律诗,为《瀛奎律髓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