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斋杂咏

粉箨烟膏秀可餐,森森庭际斗檀栾。
谁教节目生皮外,却解虚心保岁寒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西斋杂咏》用竹子比喻君子的品格,语言清新自然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:

第一层写竹子的外貌(前两句):
诗人看到庭院里新生的竹笋,笋壳上的白粉像烟雾一样朦胧,青翠的竹竿挺拔修长,像一群优雅的舞者在比谁更美。"秀可餐"用夸张的说法,形容竹子美得让人想"吃下去",其实是说竹子让人看了心情愉悦。

第二层写竹子的特点(后两句):
竹子表面有节突("节目"),看似是外在的缺点,但正是这些节让它能长得笔直;竹子内心是空的("虚心"),这种空不是脆弱,反而让它在寒冬中更坚韧。这里用竹子的物理特性,暗指人的品格——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处处逞强。

第三层说人生道理:
诗人通过竹子告诉我们:人有些小缺点(像竹节)未必是坏事,它能帮你守住原则;保持虚心也不是软弱,反而是应对困难的法宝。最后"保岁寒"三个字特别妙,把竹子拟人化,仿佛它是个历经沧桑却越发从容的智者。

宋庠
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祖籍安州安陆,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。 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,时称“二宋”。诗多秾丽之作,著有《宋元宪集》、《国语补音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