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八月凉爽时节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对新任地的期待和吉祥的预感。
前两句"趁得花封八月凉,相家有子绾铜章"写的是:趁着八月秋凉的好时节,宰相家的公子(这里指官员)佩戴着官印赴任。这里用"花封"暗指赴任的季节美好,"铜章"则象征着官员的身份。
后两句"习华指日神京路,此地方知宝应祥"意思是:沿着繁华的官道向京城方向前进,到了这个地方(宝应县)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祥瑞。"习华"指繁华的官道,"神京"指京城,"宝应祥"既点明了地名,又暗含了对这个地方吉祥如意的赞美。
整首诗通过赴任途中的见闻,表达了作者对新任地的美好期待。语言简洁明快,用"花封"、"习华"等词营造出美好的意境,最后用"宝应祥"巧妙点题,既交代了地点,又寄托了对未来的祝福。诗中透露出一种仕途顺利、前程似锦的乐观情绪。
袁说友
(1140—1204)建宁建安人,流寓湖州,字起严,号东塘居士。孝宗隆兴元年进士。授溧阳主簿。历知池州、衢州、平江府,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。宁宗嘉泰三年,同知枢密院,进参知政事。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。奉祠致仕。学问淹博,其疏奏多切时弊,诗文格调清新。任四川安抚使时,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《成都文类》。有《东塘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