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、超脱世俗的隐士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淡然态度。
前两句"衡宇侵云白,乔林蔽野青"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山居图景:白色的房屋仿佛要融入云端,高大的树林将原野染成一片青翠。这种高远清幽的环境暗示了主人公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。
中间四句展现了主人公的人生态度。"真堪泽豹变"用豹子换毛的典故,说这样的环境确实适合修身养性;"不碍学鸿冥"则表示不妨学习高飞远遁的大雁,追求精神自由。"一壑予将老"直白地说要在这山沟里终老,"三闾尔独醒"借用屈原的典故,暗指自己像屈原一样保持清醒,不愿随波逐流。
最后两句"行藏漫回首,天地总浮萍"是点睛之笔。作者回望人生起伏,觉得无论出世(藏)还是入世(行),在浩瀚天地间都像浮萍一样渺小短暂。这种感悟既带着些许无奈,又透露出超然的智慧。
全诗用简单明了的意象和典故,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和对名利的淡泊。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"人生如浮萍"的感悟,让读者在欣赏山林美景之余,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。
王廷相
王廷相(1474-1544),字子衡,号浚川,世称浚川先生,河南仪封(今兰考)人,祖籍潞州。明代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。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,好为文赋诗,且留心经史。《明史》称他“博学强记,精通经术、星历、舆图、乐律,河图洛书,周邵程张之书,皆有论驳” 。明孝宗时,与李梦阳、何景明等人,提倡古文,反对台阁体,时称“七子”(“前七子”)。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。谥“肃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