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(徐秋官)办公场所的槐树和柏树,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出清雅闲适的工作氛围。
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人物活动:西边官署里槐树成荫的厅堂十分清幽,主人在此饮酒作诗,悠闲自得。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槐树:嫩黄的小花点缀在矮栏杆旁,新生的绿枝悄悄探出东墙。这里用"细蕊""新梢"这样的小细节,把槐树写得生动可爱。
五六句用对比手法:虽然槐树比秋桂更早投下阴凉(说明枝繁叶茂),但它的春色来得比野棠花稍晚。这种错落的时序感,暗示着官署里时光悠然流淌。
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:在漫长夏日和煦的风中,公务处理完毕,诗人羡慕地看着主人手持拂尘、斜靠胡床的惬意姿态。这个画面既展现了官员的文人雅趣,又透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。
全诗通过槐柏的四季变化,将官署生活写得充满诗意,打破了我们对古代官场严肃沉闷的刻板印象。诗人用轻松笔调告诉我们:原来古代公务员也能在繁忙公务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。
潘希曾
潘希曾,浙江金华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改庶吉士,授兵科给事中,因灾异奏陈八事,指斥近幸。出核湖广、贵州军储还,不赂刘瑾,刘瑾大怒,矫诏廷杖除名。刘瑾伏诛,起迁吏科右给事中。嘉靖中历太仆卿,伏阙争大礼。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,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,筑长堤四十余里,期年而成。历兵部左右侍郎。嘉靖十一年(1532)五月初四日卒于官,年五十七。赠兵部尚书。有《竹简集》及《奏议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