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赋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园咏归堂二首 其二

我生海旁州,古言江来铺。
力浮万顷尽,坐识一溜初。
之子酌彼源,绀洁玉斗𨟉。
雅韵舒烦忧,逸驾陵趑趄。
咏归有何意,岂亦歌风乎。
湛湛游无梁,滔滔济无桴。
纵横洄伏中,暮齿将焉需。
三间始开辟,十亩终耘锄。
东西两庄舍,兄弟相应呼。
缅哉趋前规,更作却后图。
顾思曲肱乐,一身匪求馀。
我独无家归,羡子镌自迂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,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。

诗人开篇用"我生海旁州"点明自己的出身背景,用"万顷尽"的夸张手法表现自己见识过世间繁华。随后笔锋一转,描写朋友("之子")在新建的园子里饮酒作乐、吟诗抒怀的闲适生活。"雅韵舒烦忧"说明诗歌能排解烦恼,"逸驾陵趑趄"形容这种生活轻松自在,不受束缚。

中间部分诗人开始思考人生意义。"咏归有何意"是自问归隐的真谛,"湛湛游无梁"等句用渡河没有桥梁、船只的比喻,表达人生迷茫。但随后通过描写"三间始开辟,十亩终耘锄"的田园劳作,以及兄弟相呼的温馨场景,展现了朴实生活的美好。

最后诗人流露出羡慕之情。"我独无家归"与朋友"镌自迂"(指朋友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)形成对比,暗示自己虽然向往这样的生活,却难以实现。全诗通过对比手法,将都市生活的疲惫与田园生活的宁静相对照,表达了作者对返璞归真生活的渴望。

叶适

叶适(1150年5月26日—1223年2月21日),字正则,号水心居士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,南宋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论家,世称水心先生。嘉定十六年(1223年),叶适去世,年七十四,赠光禄大夫,获谥“文定”(一作忠定),故又称“叶文定”、“叶忠定”。叶适主张功利之学,反对空谈性命,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,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。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,与当时朱熹的理学、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“南宋三大学派”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。著有《水心先生文集》、《水心别集》、《习学记言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