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黄河 其二

泱漭中央白日昏,倚舷长望旷无垠。
回澜纵壑吞淮渎,急浪归墟下海门。
曾鼓狂波沉瓠子,谁从绝域访昆崙。
何人更作河渠志,九曲源流与细论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和磅礴气势,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人文思考。

前四句写黄河的雄浑景象:广阔无边的河面中央,太阳都显得昏暗,诗人倚靠船舷远望,只见一片苍茫无际。黄河波涛汹涌,浪头仿佛能吞没淮河,急流奔腾直入大海。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黄河的惊涛骇浪和奔流到海的壮阔。

后四句转入历史联想和思考:诗人联想到汉武帝时黄河在瓠子决口泛滥的往事,又想到谁能去探寻黄河源头昆仑山的奥秘。最后发出感慨:现在还有谁能像古人那样详细记录黄河的河道变迁,细细探究它九曲十八弯的源头和流向呢?

全诗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,引发对自然力量和人类关系的思考。诗人既赞叹黄河的壮美,又感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,以及对黄河源头和变迁的好奇与追问。诗中"纵壑""急浪"等词语生动展现了黄河的奔腾之势,而"沉瓠子""访昆崙"等典故则增添了历史厚重感。

彭孙遹

彭孙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员、词人,与王士祯齐名,时号“彭王”。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,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彭孙贻从弟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,授编修。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,为《明史》总裁。诗工整和谐,以五、七言律为长,近于唐代的刘长卿。词工小令,多香艳之作,有“吹气如兰彭十郎”之称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词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