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夜渡赞

树烟漠漠水沈沈,父子相抛用贼心。
授了衣盂连夜渡,钉桩摇橹到于今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一个传奇故事,用简单生动的画面传递了深刻的禅意。

前两句"树烟漠漠水沈沈,父子相抛用贼心"描绘了夜晚渡江的场景:江面雾气朦胧,水流深沉。这里的"父子"暗指五祖弘忍和慧能的师徒关系,"贼心"不是真的做贼,而是形容慧能得到衣钵后必须像逃犯一样连夜离开,避免纷争——禅宗不执着外物,但传衣钵却引发争夺,颇有讽刺意味。

后两句"授了衣盂连夜渡,钉桩摇橹到于今"最有趣。表面是说五祖悄悄送慧能渡江,船夫钉桩摇橹的动作延续至今。实际上是用"钉桩摇橹"比喻禅宗智慧代代相传——就像那夜的渡船从未停歇,禅法也一直流传。把深刻的佛法传承,比作一个永不停止的划船动作,特别形象。

全诗妙在把历史事件、自然景物和禅理完全融合。烟雾江水既是真实场景,又暗示修行路上的迷雾;一个连夜逃跑的故事,被升华成佛法永续的象征。最后那个"至今还在摇橹"的结尾,让读者突然意识到: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这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。

释妙伦

释妙伦(一二○一~一二六一),号断桥,俗姓徐,台州黄岩(今属浙江)松山人,又号松山子。年十八,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,即剃发投礼。不满一年行脚,首见谷源道于瑞岩,次年谒灵隐。理宗淳祐元年(一二四一),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。十年(一二五○),迁瑞岩净土禅寺。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。宝祐四年(一二五六),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。景定二年卒,年六十一。有文宝等编《断桥妙伦禅师语录》二卷,收入《续藏经》。事见《语录》及所附《行状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