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科举落榜的读书人返乡时的复杂心境,用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失意中坚守高洁的情怀。
前两句用"大风吹退船帆"和"山涧水溅湿衣服"的狼狈场景,暗喻考试失利后的挫败感。就像逆风而行的船无法前进,冰冷的涧水打湿衣衫,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失落与苦涩。
后两句笔锋一转,用"满身梅花影"和"不带柳色归"形成鲜明对比。梅花象征坚韧品格,柳树代表繁华诱惑。作者虽然落魄回乡,却骄傲地宣称:我身上只带着梅花的高洁,绝不沾染西湖边的世俗风气。这种在失败中保持精神尊严的态度,让全诗在失意中透出孤傲的力量。
全诗妙在将抽象的精神追求具象化——用"梅花影"代替说教,用"柳色"暗指名利场,让读者通过画面自然感受到作者"宁可清贫自守,也不同流合污"的骨气。这种将人生挫折转化为精神胜利的写法,正是古典诗歌"哀而不伤"的典范。
艾性夫
艾性夫(《四库全书》据《江西通志》作艾性,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)字天谓。江西东乡(今属江西抚州)人。元朝讲学家、诗人。与其叔艾可叔、艾可翁齐名,人称“临川三艾先生”。 生卒年均不详,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艾性夫诗,以影印文渊合《四库全书》本为底本,酌校《诗渊》所录诗。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