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历史上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:表面软弱的人,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气。
前两句用了一个典故:唐朝安史之乱时,叛军中有支精锐叫"曳落河",但朝廷军队奋力作战并不怕他们。可惜最后连统帅(重阃)都投降了。这里用"可怜"二字,暗含对投降者的失望。
后两句才是重点:别看东晋那些文人整天清谈(类似现代人聊哲学、喝咖啡),好像不务正业,但真到国家危亡时,为气节而死的人反而很多。就像现在某些看似佛系的年轻人,关键时刻可能比天天喊口号的人更有担当。
诗人想告诉我们:不要以貌取人。整天把豪言壮语挂嘴边的未必可靠,而看似散淡的群体中,反而可能藏着真正的脊梁。这种反差感正是这首诗的巧妙之处——用历史对照现实,让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。
艾可翁
艾可翁,字元宪,号蕙山。江西东乡人。艾可叔弟。南宋诗人。工文词,善兵法。咸淳年间,江万里荐于朝廷,为为朝议郎。贾似道逐万里,目为同党,遂弃官不仕。隐居故里,从事诗歌创作,其中以抒亡国之恨者为多。著有《蕙山愁吟》,不传。《全宋诗》卷三六○六录其诗28首。《江西诗征》收录其诗作《山居杂兴》、《兵火后野望》等20首。事见《江西诗征》卷二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