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春晚时节花朵凋零的景象,充满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怜惜之情。
前两句"晼晚千花已自稀,狂风犹欲挫芳菲"写的是:暮春时节,原本繁盛的花朵已经所剩无几,可狂风仍不罢休,还要继续摧残这些残存的花儿。这里用"犹欲"二字,把狂风拟人化,仿佛它存心要破坏美好。
后两句"王昌近在墙东住,可惜残红取次飞"笔锋一转:那位风流倜傥的王昌公子就住在东墙附近,可惜这些凋零的花瓣却只能随风飘散。这里暗含对比——美丽的花朵无人欣赏,只能孤独地凋零,而懂得欣赏美的人就在不远处,却无缘相见。
全诗通过残花飘零的画面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,也暗含了人生中许多美好因时机不对而错过的遗憾。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,让读者在感受暮春之景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人生中那些擦肩而过的怅惘。
宋庠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祖籍安州安陆,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。 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,时称“二宋”。诗多秾丽之作,著有《宋元宪集》、《国语补音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