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,讲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:义(正直)就像人生路上不能偏离的指南针。
前两句把"义"比作"正路",说真正有正义感的人,内心自然装着羞耻心(知道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)。就像我们走路会本能避开脏水坑一样,这种道德感是刻在骨子里的。
后两句更实在:要把"义"当作日常行为的GPS导航,哪怕半步都不能走偏。这里用"跬步"(半步)这个细节特别生动——做人就像走钢丝,稍微歪一点都可能掉下去,强调坚守正义要像强迫症一样较真。
全诗妙在把抽象的道德准则,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"路"和"脚步"。就像现在说"三观正",诗人用道路比喻告诉我们:正义不是空话,而是每天具体的选择,比如不闯红灯、不传谣言这些小事,都是在走"义"这条路。
陈淳
陈淳,1483年生,1544年逝世(另一种说法是1482—1539)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字道复,后以字行,更字复甫,号白阳,又号白阳山人。他的有些作品,所画质朴,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,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,既能放得开,又能收得住。在绘画史上,陈淳与徐渭并称为“白阳、青藤”,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,即“白阳”一派画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