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昭君

巫峡江边岁屡更,汉宫日月亦峥嵘。
此身端可清边患,谁惜龙沙以北行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,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她的牺牲精神和无奈命运。

前两句"巫峡江边岁屡更,汉宫日月亦峥嵘"是说:长江边的巫峡见证着岁月变迁,汉朝宫廷里也经历着不平凡的日子。这里用自然景观和宫廷生活的对比,暗示时代在变化,宫廷里正发生着大事。

后两句"此身端可清边患,谁惜龙沙以北行"是重点:我这个弱女子竟然能解决边境战乱(指和亲政策),可是谁又真正心疼我要远嫁到塞外荒漠呢?这里既有对自己能力的自豪,也有对命运不公的哀怨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 1. 用"小女子解决大问题"的对比,突显了王昭君的牺牲价值 2. "谁惜"二字道尽心中委屈,明明是功臣却无人理解 3. "龙沙以北"这个地理概念,让读者感受到远嫁的凄凉

就像现代生活中,有些人为了大局默默承担重任,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。诗人通过王昭君的故事,其实是在为所有默默奉献的人发声。

陈长方

(1108—1148)宋福州长乐人,字齐之。人称唯室先生。陈侁子。高宗绍兴八年进士。为江阴军学教授,寓吴中,师从王蘋,隐居乡里,闭户研究经史,以教学者。其学主直指以开人心,使学者归于自得。有《步里客谈》、《尚书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礼记传》、《两汉论》、《唐论》、《唯室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