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江边晚景图,充满诗情画意。
前两句写远眺之景:诗人凝神远望,视线仿佛把远处的西山都"招回"到眼前。江面上飘着薄雾,水草随风轻摇,白鸥悠闲地在水面盘旋。这里用"招回"二字特别生动,把静止的远山写得好像能被目光牵引过来一样。
后两句写归途情景:夕阳西下时,小船载着满船霞光返航。船桨划水的声音回荡在青翠的山色中,"欸乃"这个象声词用得特别传神,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轻柔的划桨声。
全诗妙在:
1. 动静结合:远山、斜阳是静的,白鸥、归舟是动的,画面鲜活
2. 色彩丰富:白鸥、翠山、红霞构成明丽的色彩搭配
3. 有声有色:既有视觉美景,又有桨声回荡,充满立体感
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,把一次普通的江边游玩写得如此清新脱俗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闲适生活的乐趣。
白玉蟾
白玉蟾(1134~1229),南宋时人,祖籍福建闽清,生于海南琼州,内丹理论家。南宗的实际创立者,创始金丹派南宗,金丹派南五祖之一。生卒年待考,原名葛长庚,本姓葛,名长庚。字如晦,号琼琯,自称神霄散史,海南道人,琼山老人,武夷散人。幼聪慧,谙九经,能诗赋,长于书画,12岁时举童子科,作《织机》诗;才华横溢,著作甚丰。自幼从陈楠学丹法,嘉定五年(1212)八月秋,再遇陈楠于罗浮山,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