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上沙登灵岩山寺有感书壁(丁亥)

溪桥烟柳晓参覃,莹拂才过三月三。
人自雨中来雨外,路从山北转山南。
遗民老结莲花社,开士高居燕子龛。
茶板粥鱼消歇后,空馀井谷上方甘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清晨登山访寺的所见所感,充满禅意和生活气息。

开篇用"溪桥烟柳"勾勒出江南春晨的朦胧美,三月初三(上巳节)刚过,柳枝上还挂着露水般晶莹的水珠。诗人像从雨雾中走来,山路在脚下蜿蜒转折,带我们体验登山时"山北转山南"的空间变化。

中间两联巧妙对比两种人生:当地百姓像东晋的"莲社"成员般过着朴素生活,而修行者则在燕子筑巢的佛龛旁清修。寺庙里规律的诵经声(茶板)和斋饭钟(粥鱼)渐渐停歇后,最打动诗人的是山泉的甘甜——这口水井成了全诗点睛之笔,暗示繁华落尽后,最本真的东西才最珍贵。

全诗像一组流动的镜头,从烟雨溪桥拍到山寺清泉,最后定格在"甘"字上,让人体会到:走过烟雨山路,看过人间百态,最终难忘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一口清甜。这种对平凡之美的发现,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智慧。

朱彝尊

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