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竹垞德尹过马寒中山居
马氏好兄弟,卜居傍层崖。
青山满墙头,罗列如髻钗。
杖藜约朱老,兴到相与偕。
不辞步屧远,及此秋光佳。
款我非俗情,赴君有奇怀。
筮易得酒食,遂以衎名斋(寒中书屋名衎斋)。
既饱还读书,桐阴落空阶。
人生贵称意,作计殊未乖。
青山满墙头,罗列如髻钗。
杖藜约朱老,兴到相与偕。
不辞步屧远,及此秋光佳。
款我非俗情,赴君有奇怀。
筮易得酒食,遂以衎名斋(寒中书屋名衎斋)。
既饱还读书,桐阴落空阶。
人生贵称意,作计殊未乖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拜访马寒中兄弟山居的愉快经历,展现了文人雅士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。
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:
1. 开头四句描写马氏兄弟的居住环境:他们选择在青山环绕的崖边建房,从屋内望去,满眼都是如女子发髻般秀美的山景。这里用"髻钗"比喻青山,既形象又带着生活气息。
2. 中间八句记录拜访过程:诗人拄着藜杖约上朱老(德尹),兴致勃勃地结伴前往。虽然路途不近,但为了欣赏秋日美景很值得。主人热情款待,宾主都怀着超脱世俗的情怀。他们占卜得到"酒食"的吉兆,于是主人将书房命名为"衎斋"(衎意为快乐)。
3. 最后四句写宴饮读书之乐:吃饱后读书,看着桐树影子落在台阶上。诗人感慨人生贵在随心所欲,这样的生活安排实在很明智。
诗歌的魅力在于:
- 用"青山满墙头"这样生动的句子,让读者仿佛看到从窗户望出去的青山美景
- 通过"不辞步屧远"的细节,表现文人为了雅集不辞辛苦的兴致
- "款我非俗情"点明这是超越世俗的友谊
- 结尾"人生贵称意"道出全诗主旨,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
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,像在讲述一次愉快的秋日拜访,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古代文人崇尚自然、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。
查慎行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