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莲村
昔爱兹里幽,誓将搆蓬庐。
孰云坠世网,重到十载馀。
丧乱喜独完,烟火霭旧墟。
柴门在深巷,落日榆柳疏。
邻翁念契阔,携筐馈双鱼。
苦问客何事,颜貌与昔殊。
焉知涉艰难,多戚长少娱。
贫贱非所耻,中情在閒居。
愿翁勿相诮,终当遂吾初。
孰云坠世网,重到十载馀。
丧乱喜独完,烟火霭旧墟。
柴门在深巷,落日榆柳疏。
邻翁念契阔,携筐馈双鱼。
苦问客何事,颜貌与昔殊。
焉知涉艰难,多戚长少娱。
贫贱非所耻,中情在閒居。
愿翁勿相诮,终当遂吾初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多年的人重回故地的感慨。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画面,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。
开头四句像电影倒叙:十年前特别喜欢这个幽静的村子,曾发誓要在这里盖茅草屋安家,没想到被世事牵绊,直到十多年后才回来。"丧乱喜独完"这句很妙,虽然经历了战乱,但庆幸村子还完好保存着,傍晚炊烟袅袅的景象让诗人倍感亲切。
中间部分最打动人:深巷里的柴门、夕阳下的榆柳、送鱼来的老邻居,这些细节就像老照片一样鲜活。特别是邻居老翁的反应——他不仅记得诗人,还敏锐地发现诗人容貌变了,追问这些年的经历。这种质朴的关怀,比任何客套话都温暖。
最后六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:这些年过得确实不容易,但诗人觉得穷困不可耻,真正渴望的是悠闲的生活。结尾带着点幽默,请老翁别笑话他,说自己终究会实现当初盖茅屋的愿望。这种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的生活理想,特别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用鱼汤、柴门这些日常事物,写出了对安宁生活的永恒向往。就像今天很多都市人怀念老家一样,诗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说出了"简单生活最珍贵"这个永恒主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