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门行

十五出门行,父母泣中堂。
二十出门行,妻子悲空房。
三十出门行,儿女牵衣裳。
出门既已苦,况复道路长。
道路三万里,不复见家乡。
黄金络马头,青丝为马缰。
行行从此去,已去休旁皇。
上堂别父母,父母愁未央。
入房别妻子,妻子悲断肠。
出门别儿女,儿女询归装。
此去三万里,远道殊茫茫。
黄河无舟楫,深山多虎狼。
绝域不通书,谁复知死亡。
家居何不乐,耽此道路长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古代普通人离家远行的辛酸故事,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老邻居讲他的亲身经历。

全诗像一部快进的电影,用三个年龄段展现人生的漂泊:15岁离家时父母在厅堂哭泣,20岁时新婚妻子独守空房流泪,30岁时孩子扯着衣角不让走。这种递进式的描写,让人直观感受到随着年龄增长,离别的痛苦也在叠加——从父母的牵挂,到夫妻的分离,再到为人父后孩子的依恋。

诗人用"三万里"这个夸张的距离(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多),配合"黄河没船可渡""深山有猛虎""远方不通书信"这些具体危险,把古代出远门的艰难写得令人心惊肉跳。最扎心的是最后两句自问:在家待着不好吗?为什么要受这长途跋涉的罪?这其实是所有漂泊者的灵魂拷问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:马匹用黄金装饰(可能是为了显得体面)、青丝做的缰绳(妻子或母亲的头发?),特别是孩子天真地问"什么时候回来"的场景,这些具体描写让两千年前的离别愁绪,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。本质上,这首诗写的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生存困境——为了生活,不得不离开至亲去远方闯荡。

猜你喜欢

客思

少小依亲侧,饥驱走此身。
堪怜倚闾意,常念远游人。
树色随淮尽,梅花过海春。
南辕何日返,挥涕望风尘。

短歌行赠王义门

相君不合长数奇,胡为劳劳久行役。
一第驰驱国士心,十年沧海风尘色。
世乱纷纷如弈棋,归来少妇展双眉。
出门谁道长安乐,老大王生空尔为。

将有远游示舍弟美叔

行行远离别,手足诉悲辛。
万里吾为客,三年汝养亲。
仓皇忧世乱,少小际家贫。
淮海春波绿,相期寄尺鳞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