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饯郡守稷山王侯得凤字

南薰不入虞弦弄,两岐每詑渔阳诵。
岂知三年东海头,黍稻连云茧如瓮。
皇华问俗已知本,丹扆思贤每劳梦。
双旌此去谁能留,矫首梧冈听鸣凤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(稷山王侯)离任时的场景,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感激和不舍。

前四句用对比手法:先写其他地方治理不善(南方的音乐里听不到舜帝的和谐琴声,渔阳地区总夸耀麦子分叉这种小成绩),反衬出王侯治理东海郡三年的巨大成就——庄稼茂密如云,蚕茧丰收得像大缸。

中间两句揭示成功原因:王侯深入民间调研("皇华"指代使者出巡),朝廷也一直渴望这样的贤臣("丹扆"指皇帝屏风,代指皇帝)。

最后两句写离别:仪仗队(双旌)即将出发无人能拦,百姓们像仰望梧桐山的凤凰一样,恋恋不舍地听着王侯离去时如凤鸣般的美誉。全诗通过粮食丰收、百姓挽留等细节,赞美了王侯务实爱民的为官之道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