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齐答弟寂诗
氛氲代记,庵蔼宗图。
凝祯道秘,动庆灵枢。
方流孕玉,圆波产珠。
飞薰共萼,挺秀连跗。(一章)
穷高有响,幽山有芳。
衡风泌味,爰显爰扬。
三河竦映,六辅思光。
相时变蔚,俟日宾王。(二章)
行川学海,旦慕同深。
丘陵羡岳,终然异岑。
将子无怠,思茂高音。
如彼竹箭,犹羽犹金。(三章)
弓书谬篆,旌驾迷镳。
登刍下列,参华上僚。
云裾纳月,霜带含飙。
心乎愧矣,如厉如燋。(四章)
皇京埃郁,帝辇纷敷。
岂无至美,幽心弗愉。
松轩留翠,篁庭勿疏。
华簪或早,佩蕙终俱(○文馆词林百五十二。)。(五章)
凝祯道秘,动庆灵枢。
方流孕玉,圆波产珠。
飞薰共萼,挺秀连跗。(一章)
穷高有响,幽山有芳。
衡风泌味,爰显爰扬。
三河竦映,六辅思光。
相时变蔚,俟日宾王。(二章)
行川学海,旦慕同深。
丘陵羡岳,终然异岑。
将子无怠,思茂高音。
如彼竹箭,犹羽犹金。(三章)
弓书谬篆,旌驾迷镳。
登刍下列,参华上僚。
云裾纳月,霜带含飙。
心乎愧矣,如厉如燋。(四章)
皇京埃郁,帝辇纷敷。
岂无至美,幽心弗愉。
松轩留翠,篁庭勿疏。
华簪或早,佩蕙终俱(○文馆词林百五十二。)。(五章)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南朝文人陆琏写给弟弟陆寂的赠答诗,通过自然意象和典故表达对弟弟的勉励与兄弟情谊。全诗五章,每章主题层层递进:
第一章用祥瑞意象开篇
"凝祯道秘"像凝结的祥云,"方流孕玉"如水中孕育美玉,用自然界的珍贵物象比喻弟弟的天赋异禀。"飞薰共萼"形容兄弟如同并蒂花,同根相连。
第二章转向品德培养
以"幽山有芳"比喻内在修养,用"衡风泌味"形容品德如风传播芳香。后四句用"三河""六辅"等地理典故,暗示弟弟要像山川一样展现才华,等待时机成为栋梁。
第三章直接勉励弟弟
用"行川学海"鼓励广泛学习,"丘陵羡岳"承认差距但不忘攀登。最后以"竹箭"作比:竹子经过加工(羽箭)或镀金(金箭)都能提升价值,喻示弟弟需不断精进。
第四章自谦与鞭策
作者自比"登刍"(草料)和"霜带"(寒霜中的衣带),感到惭愧。用"云裾纳月"这样华美的服饰意象反衬内心不安,实则以自谦方式激励弟弟超越自己。
第五章回归本心
虽然帝都繁华("皇京埃郁"),但作者更珍视"松轩留翠"的淡泊心境。最后"华簪或早,佩蕙终俱"是核心:做官或早或晚不重要,保持如蕙草般的品德才是根本。
全诗亮点:
1. 善用自然意象说理,如玉、珠、竹等物象贯穿全篇
2. 典故化用得自然,如"三河六辅"暗含地理志典故但不晦涩
3. 情感真挚,既有兄长威严(第三章),又有坦诚自省(第四章)
4. 结构完整,从赞美到勉励再到期许,层层推进
本质上这是封"文艺版家书",通过诗的形式传递:认可弟弟潜力→指出努力方向→分享人生感悟→表达最终期待。今天读来,仍能感受到那种既怕伤弟弟自尊,又希望他成才的复杂兄长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