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以轻松豁达的笔调,表达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。诗人通过木犀花(桂花)的意象,传递出"心安即是家"的哲理。
前两句说只要内心安定,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家乡,就像桂花能随遇而安,到处开放一样。这里用桂花的适应性,比喻人应该具备的豁达心态。
中间四句用典故展开讨论:提到张翰因思念家乡美食而辞官,对比"妙语"所体现的智慧。诗人认为人生荣枯都是相对的,大自然孕育万物本无差别,关键在如何看待。
最后两句化用苏东坡在儋州(今海南)的典故,说明真正的安乐之法,就是像桂花那样随缘自适,与客人共度佳节。全诗以花喻人,倡导一种超脱物我、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,语言平实却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。
魏了翁
魏了翁(1178年—1237年) ,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大臣。嘉熙元年(1237年)卒,年六十,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文靖。魏了翁反对佛、老“无欲”之说,认为圣贤只言“寡欲”不言“无欲”,指出“虚无,道之害也”。推崇朱熹理学,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。提出“心者人之太极,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”,强调“心”的作用,又和陆九渊接近。能诗词,善属文,其词语意高旷,风格或清丽,或悲壮。著有《鹤山全集》、《九经要义》、《古今考》、《经史杂钞》、《师友雅言》等,词有《鹤山长短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