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黄柳 梦堤柳数株,丝丝欲绿,如在冥濛烟水边也。用白石韵为之

空濛写影。鹅粉飘芳陌。金缕初裁风恻恻。掩映谁家绣槛。

前度流莺定能识。

嫩阴寂。江南未寒食。锁烟雨、谢娘宅。甚离魂、化作销魂色。

料得蛾眉,怕因春瘦,先画楼台怨碧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烟雨中的柳树图景,充满了朦胧的美感和淡淡的哀愁。

上片写景:
开篇"空濛写影"四个字就勾勒出烟雨迷蒙的意境,像一幅水墨画。柳絮像鹅黄色的粉末飘落在小路上,新长出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"恻恻"这个词用得巧妙,既形容春风微寒,又暗含一丝忧伤。柳树掩映着不知谁家的雕花栏杆,去年的黄莺如果飞回来,一定能认出这熟悉的景色。

下片抒情:
转入江南寒食节前的寂静时光。烟雨笼罩着女子的居所,"谢娘"在这里代指思念的人。最动人的是"离魂化作销魂色"这句,把离别之苦转化为令人心醉的景色。结尾笔锋一转,想象远方的女子因为害怕春天消瘦,故意把楼台画成忧郁的绿色,这个细节既新颖又深情。

全词特色:
1. 色彩运用精妙:鹅黄、嫩绿、楼台碧色,构成清新淡雅的春日色调
2. 虚实结合:实写柳树景色,虚写人物情感,最后用"料得"引出想象
3. 情感含蓄:通篇没有直抒胸臆,但每个景物都浸透着思念之情

这首词就像用文字绘制的一幅春日水墨画,在朦胧美景中藏着说不尽的思念,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。

黄燮清

黄燮清(1805~1864)晚清诗人、剧作家。原名宪清,字韵甫,号韵珊,又号吟香诗舫主人。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,后屡试不第,晚年始得宜都县令,调任松滋,未几卒。少工词曲,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。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,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,颇具特色。有《倚晴楼诗集》及《倚睛楼七种曲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