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刘文甫

地连桑梓重怀思,逝水东流不尽时。
古月今人安得共,晨星霜木俱堪悲。
昔游未结兰金友,既往空嗟薤露辞。
我亦衰迟增感慨,青山白石映须眉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友人刘文甫的深情之作,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失去挚友的悲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。

首联"地连桑梓重怀思,逝水东流不尽时"以家乡的桑梓树和东流江水起兴,说我们本是同乡故交,如今你就像江水一样永远流逝了。这里用"桑梓"代指故乡,用"逝水"比喻生命消逝,既点明了两人的情谊,又暗示了生死永隔的哀伤。

颔联"古月今人安得共,晨星霜木俱堪悲"写得很有意境:古时的月亮依然高悬,却再也照不到今天的你了;黎明时分的星星和挂着寒霜的树木,都仿佛在为你的离去而悲伤。通过月亮、晨星这些永恒的自然景物,反衬出人生短暂的悲哀。

颈联"昔游未结兰金友,既往空嗟薤露辞"用了两个典故:"兰金友"指像兰花一样高洁的友谊,"薤露"是古代挽歌名。意思是说:我们过去的交游还没达到最知心的程度,如今只能对着你的挽歌空自叹息。这里既有对友谊的珍视,也带着些许遗憾。

尾联"我亦衰迟增感慨,青山白石映须眉"将情感推向高潮:看着青山白石映照着自己花白的须眉,想到自己也日渐衰老,更添无限感慨。最后这个画面特别动人,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老人独立山前,既是在悼念友人,也是在感叹自己的人生。
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朋友间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,但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。诗人通过家乡风物、自然景象的描写,把对逝去友人的思念、对生命短暂的感悟,以及自己年华老去的怅惘,都融入其中,读来令人动容。特别是最后青山白石的画面,既是对友人长眠之地的想象,也是对自己人生境况的写照,余韵悠长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