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岩
穿岩之峰高苍苍,峰峦十九摩天光。
晨曦烜赫晹出岫,下望沧海何茫茫。
有峰俛伏如鹅鼻,世说任公钓鱼地。
缆舟凿石宛然存,海变桑田几千岁。
泗洲俨然坐其中,右顾蒸饼香炉峰。
普贤狮子出云来,笔架磬峰应覆钟。
峰头有石平如席,仙子下棋有仙迹。
云收帐暖见文殊,新妇蛾眉弄空碧。
好似将军战胜归,摆旗卓剑逞雄威。
又若子卿持汉节,幞头高耸立丹墀。
或如骤马朝天阙,鼻孔撩天通日月。
中有神人来隐居,老墨题诗犹未灭。
断崖苍碧一线悬,崎岖有路如登天。
松关竹坞杂秋色,稻田麦垄凝春烟。
危楼杰阁建庵宇,石空神僧开山祖。
八载跏趺不下山,冷眼死生犹旦暮。
游人到此若登瀛,徙倚阑干鬼神惊。
当年泻出天池水,犹是寻常瀑布声。
山猿夜啼明月薄,听雪眠云犹未觉。
五百真人应共归,天香桂子纷纷落。
居民多在此山前,强寇陆梁宣和年。
流毒数州民受苦,老稚登山获保全。
谁知草莽英雄起,管领乡民皆效死。
山上分为西南界,十万魔军犹睥睨。
儒生谈笑觅封侯,胸中好算皆戈矛。
深入贼巢谕恩信,渠魁乞伏如罪俘。
上功幕府献天子,显立军功曳朱紫。
生灵不作犬羊羞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
人心有感自不忘,从兹筑庵山之岗。
千春万载奉祀事,愿祝生民长乐康(明田琯万历《新昌县志》卷三)。
晨曦烜赫晹出岫,下望沧海何茫茫。
有峰俛伏如鹅鼻,世说任公钓鱼地。
缆舟凿石宛然存,海变桑田几千岁。
泗洲俨然坐其中,右顾蒸饼香炉峰。
普贤狮子出云来,笔架磬峰应覆钟。
峰头有石平如席,仙子下棋有仙迹。
云收帐暖见文殊,新妇蛾眉弄空碧。
好似将军战胜归,摆旗卓剑逞雄威。
又若子卿持汉节,幞头高耸立丹墀。
或如骤马朝天阙,鼻孔撩天通日月。
中有神人来隐居,老墨题诗犹未灭。
断崖苍碧一线悬,崎岖有路如登天。
松关竹坞杂秋色,稻田麦垄凝春烟。
危楼杰阁建庵宇,石空神僧开山祖。
八载跏趺不下山,冷眼死生犹旦暮。
游人到此若登瀛,徙倚阑干鬼神惊。
当年泻出天池水,犹是寻常瀑布声。
山猿夜啼明月薄,听雪眠云犹未觉。
五百真人应共归,天香桂子纷纷落。
居民多在此山前,强寇陆梁宣和年。
流毒数州民受苦,老稚登山获保全。
谁知草莽英雄起,管领乡民皆效死。
山上分为西南界,十万魔军犹睥睨。
儒生谈笑觅封侯,胸中好算皆戈矛。
深入贼巢谕恩信,渠魁乞伏如罪俘。
上功幕府献天子,显立军功曳朱紫。
生灵不作犬羊羞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
人心有感自不忘,从兹筑庵山之岗。
千春万载奉祀事,愿祝生民长乐康(明田琯万历《新昌县志》卷三)。
现代解析
这首《穿岩》是一首描绘穿岩山壮丽景色和传奇故事的古诗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的魅力:
1. 画面感极强的风景描写
诗的开篇就像无人机航拍,先给了一个全景镜头——穿岩山高耸入云,十九座山峰在阳光下闪耀,脚下是茫茫云海。接着镜头拉近,带我们看到像鹅鼻子的怪石、传说中任公钓鱼的遗迹,还有香炉峰、笔架峰等造型奇特的山峰。诗人用"仙子下棋""将军摆旗""苏武持节"等比喻,让石头活了起来,读着诗仿佛在看一场IMAX自然纪录片。
2. 神话与现实的交织
诗中藏着好几个"彩蛋":任公钓鳌的远古传说、海变桑田的地理变迁、神僧闭关八年的修行故事。最有趣的是把山峰比作"文殊菩萨""普贤骑狮子",让整座山变成了一个露天佛国仙境,连瀑布声都像是从天池流出的仙乐。
3. 历史记忆的温度
后半段笔锋一转,记录了当地百姓的生存故事。提到北宋宣和年间(约1120年)土匪横行时,村民如何躲进深山避难,后来又有书生智勇双全招安匪寇的往事。这些描写让风景有了人文厚度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石头,更是祖辈们求生抗暴的生命印记。
4.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
诗人特别会营造氛围:晨曦与月光交替,云海忽聚忽散,夜猿啼叫与瀑布声共鸣,甚至让"天香桂子"像雪花般飘落的想象,调动了读者的所有感官。最妙的是结尾——百姓为感恩而建的山庙,让整座山成了承载人间祈愿的活纪念碑。
这首诗就像古人发的"朋友圈九宫格",既有风景打卡,又有传说科普,还记录了民间历史。它告诉我们:最美的山水,是那些凝结着人类欢笑与泪水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