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晦夜,梦中得“江上梅花影”五字,寤后续成一诗,题陈师曾水墨兰石(癸亥)

江上梅花影,天边明月身。
相看不攀折,何遽彻宵晨。
恻恻寒初透,辽辽气又春。
独深兰蕙叹,长已尔时人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夜梦醒后的幽静思绪,借梅花、明月、兰草等意象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:

开篇四句写梦境与现实的交融。梦中看到江上梅花的倒影,天边明月的清辉,这种朦胧的美让人不忍破坏("不攀折"),但转眼就从深夜到了清晨。"何遽"二字透露出对美好易逝的淡淡惆怅。

中间两句"恻恻寒初透,辽辽气又春"是精妙的感官描写。前句写身体感受到冬夜的寒意渐渐渗透,后句写心灵却已遥遥感知到春天的气息。这种"身在此季而心在彼时"的错位感,正是诗人敏感内心的体现。

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独自对着画中的兰草(陈师曾画作)深深叹息,那个与兰草相伴的旧时光已经永远逝去了。"长已尔时人"五个字,把对往昔的怀念凝固成一声悠长的叹息。诗人通过水墨兰石这个载体,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对永恒与瞬间的思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