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词写的是1958年黄河决堤时的离愁别绪,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思乡之情。
上片开头用"淮山望澈滔滔处"描绘决堤后洪水泛滥的景象,就像站在淮河边看着浑浊的洪水奔涌而去。"长堤决,黄流注"六个字直接点出灾难现场。接着笔锋一转,说不管晴天雨天都要启程了,在军旗挂在树上、渡口鼓声随风传来的时刻,与故人分别。这里用"参旗""津鼓"这些军营意象,暗示可能是因公调任或部队转移。
下片写旅途艰辛和思乡之情。像候鸟一样不断迁徙却无人捎来家书,夜里闻到野薇草上的露水气味就想起故乡。最后三句尤为动人:在外漂泊多年,经历无数个寒来暑往,只能把对故乡的思念写成诗句。"哀郢"借用屈原思念故国的典故,把个人离愁升华到家国情怀的高度。
全词妙在把洪水灾难与人生漂泊自然结合,用"黄流注"对应"它乡久旅",用"征鸿"暗示书信断绝,最后用屈原的典故把情感推向高潮。语言看似平实,但每个意象都精心选择,既有画面感又饱含情感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里人们被迫离乡的无奈与坚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