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竹杖寄苏内翰

一寻方直剪湘烟,欲寄先愁见赏难。
指佞扶危两堪试,惟凭不作瘦藤看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的是一根方竹手杖,作者想把它寄给好友苏轼(苏内翰),但担心对方不能真正欣赏它的价值。

前两句说:这根笔直的方竹杖像剪下的一缕湘江烟云,想寄给你却怕你不懂它的珍贵。"见赏难"点出了知音难遇的惆怅。

后两句揭示竹杖的深层寓意:它既能像古代"指佞草"那样辨别奸邪,又能像手杖般扶助危难。最可贵的是它不像普通藤杖那样柔弱——"不作瘦藤看"暗喻君子当有方正刚直的风骨。

全诗妙在借物言志:表面写竹杖,实则寄托了作者对正直品格的追求,也隐含着对好友的期许。方竹的"棱角"象征着不随波逐流的品格,而"寄杖"这个举动,更像是把自己坚守的信念传递给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张咏

(946—1015)濮州鄄城人,字复之,号乖崖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。历太常博士、枢密直学士等职。出知益州,参与镇压李顺起事,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,恩威并用。真宗立,入拜御史中丞。又出知杭州、永兴军、益州、升州,所至有政绩。累进礼部尚书,上疏极论丁谓、王钦若大兴土木,致国库空虚,请斩之以谢天下。旋遭排挤出知陈州。卒谥忠定。平生以刚方自任,为政尚严猛,好慷慨大言。与寇准最善,每面折其过,虽贵不改。有《乖崖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