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的夜晚,诗人登上西台赏月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首联"皓月照昆海,元宵登眺来"直接点明时间和场景:明亮的月光洒在昆海上,诗人在元宵节这天登高远望。这里用"皓月"和"昆海"营造出开阔明亮的意境。
颔联"云山绕城郭,镫火上楼台"继续写景:云雾缭绕的山峦环抱着城市,节日的灯火照亮了楼台。"镫火"二字特别点出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特色。
颈联"年熟民皆乐,春晴漏勿催"转入抒情:丰收之年百姓都很快乐,晴朗的春日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。"漏勿催"用计时的漏壶来比喻时间流逝,说时间好像不忍心催促这美好的夜晚。
尾联"遥知深夜里,游客踏歌回"是诗人的想象:虽然自己站在高处,但能想象到深夜时分,其他游客唱着歌回家的欢乐场景。"踏歌"二字生动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。
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优美,从登高望月写起,到想象游人归家的欢乐结束,完整地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热闹祥和。诗人通过月光、灯火、歌声等意象,传递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百姓安乐生活的欣慰。
阮元
阮元(1764~1849)字伯元,号云台、雷塘庵主,晚号怡性老人,江苏仪征人,乾隆五十四年进士,先后任礼部、兵部、户部、工部侍郎,山东、浙江学政,浙江、江西、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、湖广总督、两广总督、云贵总督等职。历乾隆、嘉庆、道光三朝,体仁阁大学士,太傅,谥号文达。他是著作家、刊刻家、思想家,在经史、数学、天算、舆地、编纂、金石、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,被尊为三朝阁老、九省疆臣,一代文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