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种植桂花树却因环境不佳而无法茁壮成长,转而发现山野间平凡植物蓬勃生机的故事,传递出对生命韧性和自然之美的感悟。
前四句写种桂花的遗憾:诗人在石头水池边种下桂花树("金英"指桂花),正值秋天("素商"是秋天的雅称)。可惜这里雨水阳光不足,偏僻的位置连秋天的太阳都照不到,桂花难以茂盛生长。这里用桂花象征高雅事物,暗喻理想受限于环境。
后四句笔锋一转:当诗人走到南山脚下,发现沾着晨露的野草打湿了衣裳。初升的太阳("朝暾")照耀着野葵和麦田,这些普通植物反而相互映衬出耀眼的光彩。这里通过"葵麦"与"桂花"的对比,展现平凡生命的动人之处。
全诗的精妙在于:诗人最初执着于培育名贵的桂花,却因条件不足而叹息;后来在山野间,反而被最普通的草木在阳光下的生命力所打动。这就像生活中,我们有时苦苦追求某些"高大上"的东西却不得,其实身边平凡事物往往蕴含着意想不到的美好。诗歌用简练的画面切换,教会我们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,懂得欣赏不同环境中的生命之美。
彭孙遹
彭孙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员、词人,与王士祯齐名,时号“彭王”。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,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彭孙贻从弟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,授编修。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,为《明史》总裁。诗工整和谐,以五、七言律为长,近于唐代的刘长卿。词工小令,多香艳之作,有“吹气如兰彭十郎”之称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