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秋九日置酒今秋复喜兹会诗呈通判比部并诸

城上凌氛百尺台,晚秋重喜宴楼开。
汎樽露菊疑相识,吹帽霜风是再来。
宝瑟丁宁催客饮,丹萸灿漫辟谁灾。
莫惊银烛先为具,天际残阳唤不回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宴饮的场景,充满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豁达。

第一句"城上凌氛百尺台"用高台意象营造开阔视野,暗示诗人站在高处俯瞰。第二句"晚秋重喜宴楼开"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欢聚,一个"重"字透露出这是延续去年的传统。

中间四句生动刻画宴饮细节:"菊花上的露水仿佛旧相识"用拟人手法写重逢之喜;"秋风吹落帽子"的细节暗示岁月流逝;"琴声催促饮酒"展现宴席的热闹;"佩戴茱萸辟邪"的习俗暗含对平安的祈愿。

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:表面说"别惊讶蜡烛早早点亮",实则用"残阳唤不回"的意象道出人生易老的真理。夕阳西下的画面,与宴席上点燃的蜡烛形成对照,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欢聚时光。

全诗通过秋宴场景,将节令变化、朋友欢聚、人生感悟自然融合,既有热闹的宴饮描写,又有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,展现了古人"及时行乐"的生活智慧。

宋庠
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祖籍安州安陆,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。 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,时称“二宋”。诗多秾丽之作,著有《宋元宪集》、《国语补音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