鸳鸯湖棹歌 之三

春城处处起吴歌,夹岸疏帘影翠娥。
一叶舟穿妆阁底,倾脂河畔落花多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日里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画面。

开篇"春城处处起吴歌"就像按下播放键,让我们瞬间听到整座城市飘荡着温柔的江南小调。这里的"春城"不是指昆明,而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江南水乡城市,吴侬软语的歌声从四面八方传来,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热闹的市井生活。

第二句"夹岸疏帘影翠娥"把镜头拉近到河两岸。透过稀疏的竹帘,可以隐约看见打扮精致的姑娘们的身影。"翠娥"原指青黑色的眉毛,这里代指美丽的女子。这个画面既真实又含蓄,就像打了一层柔光滤镜。

最妙的是第三句"一叶舟穿妆阁底",小船居然从姑娘们的梳妆楼下穿过!这说明河水与民居亲密无间,生动展现了"人家尽枕河"的江南特色。一个"穿"字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,我们仿佛能看见小船轻轻划过,惊起一圈涟漪。

结尾"倾脂河畔落花多"充满诗意想象。姑娘们梳洗时倒掉的胭脂水染红了河水,岸边的落花又为河水添彩,虚实相映成趣。这里的"倾脂"既写实又浪漫,让人联想到"流水落花春去也"的意境。

全诗就像一部迷你纪录片,用40个字就拍出了江南的春光、水韵、市声、人情。没有刻意抒情,却在船桨划过水面的一瞬间,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生活独有的柔美与灵动。

朱彝尊

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