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清凉的隐居环境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之道的追求。
开头两句"阴森水石林堂幽,六月彷佛如三秋"用对比手法,描写了隐居处的清凉幽静。明明是炎热的六月,却因为环境清幽,让人感觉像凉爽的秋天一样。这种反差让人立刻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。
中间四句通过历史典故展现隐士生活。"孔车骑"指东汉隐士孔稚珪,"董糟丘"是汉代隐士董奉。诗人用这两个典故,既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敬仰,也暗示自己同样过着高洁的隐居生活。"鹤台"、"紫虚象"、"凫舄"、"黄篾楼"这些意象,描绘了隐士日常的修行生活:夜晚在鹤台礼拜神仙,白天穿着仙履往来于楼阁之间。
最后两句"愿乞引年餐玉法,颉颃飞佩阆风头"道出了诗人的心愿:希望能学到长生不老的仙术,像神仙一样在仙境中自由翱翔。"餐玉法"指道家服食玉屑以求长生的方法,"阆风"是传说中的仙山。这两句将全诗升华,从描写隐居生活上升到对长生仙境的向往。
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,先用淡墨勾勒出幽静的隐居环境,再用典故点染出隐士的高洁品格,最后以浪漫的想象收尾,表达了超越尘世的愿望。诗人通过自然景物、历史典故和神话意象的层层递进,展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隐逸世界。
袁华
苏州府昆山人,字子英。工诗,长于乐府。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。有《可传集》、《耕学斋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