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岸夜泊纪所见三首 其三

大星三五点,小星明复灭。
俯仰一青天,玻璃浑不隔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,诗人躺在船上看星星的简单画面,却传递出深邃的意境。

开头两句像用手机拍下的延时摄影:"大星星三五个亮着,小星星忽明忽暗",用最朴实的语言定格了夜空的动态美。这里没有华丽的比喻,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,却让读者瞬间置身于那个星光摇曳的夜晚。

后两句突然拉远镜头:抬头是同一片青天,低头看水面,天空的倒影就像隔着一层透明玻璃。这个比喻太妙了——把水面比作玻璃,既写出了河面的平静清澈,又暗含"天人合一"的哲学意味。天空和水面在此刻融为一体,让人分不清哪里是真实的星空,哪里是水中的倒影。

全诗短短20个字,像一幅水墨写意画。诗人用"大星小星"的对比、"明灭"的变化、"俯仰"的视角转换,在极简的画面里藏进了三重意境:自然之美、观察之趣、以及物我两忘的禅意。这种把深刻感悟藏在日常小景中的写法,正是古典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查慎行
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

0